2025-06-30
近日,一位北京网友透露,其孩子被蜱虫叮咬后,历经五家医院治疗,最终在北京友谊医院进行了莱姆病病原体伯氏疏螺旋体抗体检测。这一事件引起了公众对蜱虫问题的关注。
蜱虫,作为一种遍布全国的病媒生物,在我国能传播超过100种病原体。其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和莱姆病等疾病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甚至留下永久性损伤。
近期,国家疾控局发布了预防蜱虫叮咬的提示。那么,北京是否已进入蜱虫活跃期?被蜱虫叮咬后应前往哪些医疗机构?是否需要进行病原体检测?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市疾控中心和北京友谊医院的专家。
蜱虫活跃期,患者纷纷求医
近期,有北京市民在社交平台上表示,其孩子被蜱虫叮咬一周后,跑了五家医院寻求治疗,最终在北京友谊医院进行了莱姆病病原体伯氏疏螺旋体抗体检测和治疗。
据北京市疾控中心介绍,随着北方气温的回升,蜱虫开始从洞穴或墙缝中爬出,寻找宿主吸血。蜱虫的高峰季节通常在4月至5月,幼蜱多见于9月至10月,其活跃度受日光、土壤湿度、气温和植被等因素影响。目前,5月份北京的蜱虫活跃度较4月份有所上升,6月份的监测数据正在统计中。
北京市疾控中心消毒与有害生物防制所主任医师张洪江指出,北京地区的蜱虫活跃期一般在春末夏初。目前数据显示,5月份的蜱虫活跃度高于4月份,而6月份的数据正在统计中。
北京友谊医院主任医师、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临床部主任邹洋表示,从5月份开始,咨询和处理蜱虫叮咬问题的患者数量逐渐增加。不仅包括北京本地居民,还有来自全国其他省份的患者。从临床观察来看,高峰期通常集中在4月至9月。今年的患者数量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这可能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的增加有关,使得公众对蜱虫的关注度提高。
© 版权声明
本站提供的内容仅作为个人学习、研究以及欣赏!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共同维护和谐健康的互联网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