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心理学硕士毕业后从事外卖工作,引发家长愤怒,承认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近期,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毕业后选择送外卖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家长们纷纷表示不满,认为这种行为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示范。正值高考填报志愿的关键时期,此类高学历者从事体力劳动的新闻无疑触动了社会的敏感神经。

 

在我看来,职业的等级观念早已过时,应当被摒弃

老范自毕业以来已换过数个工作,最终选择从事外卖行业并非因为走投无路。

图片[1]-北师大心理学硕士毕业后从事外卖工作,引发家长愤怒,承认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福娃资源分享网

人们追求的是能够晒太阳和观赏世间万象。

拥有四万多粉丝的抖音账号上,送餐路线被规划得清晰可见。

 

从事心理学研究的人,与其整天窝在办公室里对着Excel表格,不如走出家门,深入街头巷尾进行实地考察。对于那些抱怨“学历无用”的人,他们的想法倒是挺有趣的。

 

在写字楼内,白领们对着电脑苦战于PPT的制作,与此同时,外卖电动车在风中穿梭。而一名医学生因卖冰淇淋受到学校的约谈,但北师大却公开支持学生的选择,这一举动显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格局。家长们愤怒地指责不良示范,却似乎忽略了写字楼中那些因抑郁而寻求心理医生帮助的人们。

 

恰巧,这正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正在研究的课题。过去,北京大学才子陆步轩因卖猪肉而受到广泛嘲讽,但后来他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年销售额达到十亿。

 

职业选择并无固定标准。

最荒谬的情况莫过于要求当事人被迫道歉。

 

他向谁致歉?

是向那些将生活束缚于狭小格子间的人们吗?

 

211院校毕业生连续三次考公未果,简历堆积如山,这表明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

外卖箱与工位上的电脑包,承载的都是生活的重担。

头盔下的汗水与咖啡杯中的焦虑,本质上都映射出如同盐粒般的生存印记。

随着快递柜里填满了研究生的简历,我们需要反思的并非个人的选择,而是那条日益狭窄的“光明之路”。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 分享